在大多数人眼里,中国门窗市场是国内企业自己“让”出去的,相互倾轧的国内企业让国外企业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门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民族企业来说除了有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和国外知名品牌争夺市场。在内忧外患下,为民族企业正名既是提高自身影响力,也可以有力的打击国外企业,为中国门窗赢得更好的发展。
民族门窗品牌意识渐渐觉醒
一直以来,“物美价廉”就是中国门窗产品的代名词,也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门窗行业中,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尚待提高,代加工、贴牌成了中国门窗产品的主流发展模式。
即使一些正在崛起的中国门窗品牌也都居于企业所处的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与国际品牌阵营几乎互不侵犯。此时的国产品牌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临近和品牌的重要性,而外资品牌却经历了利润回报率最高的黄金时期,品牌形象已经逐渐被消费者认可。
眼下,面对外来品牌的挤压,国内门窗企业正在面临如何保住国内市场份额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双重难题。近几年,民族门窗品牌意识渐渐觉醒,也开始和国际品牌同场竞技。
民族门窗的市场拓展是必须的
其实,把国内市场做好是必须的,但不应该放弃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放缓是暂时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只是降低。门窗企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金融危机,用前瞻的思维准备危机过后的商机。危机是暂时的,需求是永恒的,市场拓展也是必须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许多国外门窗品牌选择在中国进行贴牌生产,这就意味着国产品牌与一些国外品牌在质量上没有差异。众多门窗产品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的门窗产品从工艺和外观以及功能上都能与国外产品博弈,甚至性价比更高,已经给国外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民族门窗品牌重塑话语权的重要契机。随着一批低附加值、依靠贴牌加工的低端门窗企业在市场中被淘汰出局,一批优秀的行业中坚力量会进一步展现自身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市场低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大家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