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门窗网 - 幕墙门窗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标准规范 | 工程新闻 | 国际资讯 | 国内资讯 | 行业动态 | 学术科研 | 政策法规 | 综合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浅谈门窗企发展中的“倒立思维”应用
2.biz | 商业搜索

浅谈门窗企发展中的“倒立思维”应用

信息来源:qqqiii.com   时间: 2014-05-06  浏览次数:2979

    从2014年年初开始,众多木门企业在渠道终端的活跃表现足以让人感受到行业竞争的加剧。当人们大谈特谈品牌建设、终端渠道拓展的常态话题时,绝大多数人仍旧采用的是常规化的“硬碰硬”迎难而上思维模式,殊不知有时思维模式的转变带来的震撼效果同样惊人。作为“倒立思维”的商界领袖,马云凭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神话,而笔者认为中国木门人同样可在这种思路中获取几点成功要诀。

    要诀一:以退为进 坦白营销

    笔者从最近几年的木门产业格局发展走势中,愈加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市场大变革形势。可以说迎难而上的发展思维成就了当年那一大批不屈不挠的中国建材人,而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变幻莫测的产业形势则使得建材人需要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更为新颖的营销手段,笔者认为有时的“以退为进”相较于“迎难而上”更适合当下的市场需求。所谓兵家之道,一张一弛,商家之道,则体现在进退自如,进则取利,退则聚力;要做到进必成,退亦能得,其关键在于平衡。

    在竞争激烈的木门渠道战中,思路的指向往往决定了品牌最终的成败。盛友人在转战国内渠道最初的一段时间中,虽然产品品质的过硬性备受国际市场欢迎,但在陌生的国内市场,想在渠道战中谋求胜算,常规打法不一定行得通。在反复考察国内市场环境和剖析经销商现存特质后,盛友营销团队采用了以二三线城市为主攻,特一类城市为辅的发展思路,集中最优质兵力去发展扶持二三线市场渠道,在竞争压力较小、企业成本损耗较小、市场资源潜力较大的整体优势下,成功开启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在成功扶持周边市场后,盛友人便长驱直入,顺理成章的将该区域的一线城市揽入囊中。

    当产品的对接细节出现些许误差时,盛友木门的营销团队永远以快速补救和全程解决的负责态度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承担全责,出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不推诿、不遮掩,坦白营销、全责营销,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营销智慧不但让消费者感受到盛友品牌的真实、坦诚,从而更加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安全感联想。与之相反,肯德基的“豆浆门”事件中,企业打擦边球的营销态度不但让“醇豆浆”成为业界笑柄,更会“擦”走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原有的价值。

    要诀二:以慢为快 适时而动

    在整个木门行业,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应该都是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直到2012、2013年开始,当渠道空间变得越发紧窄后,一些门企或将发展方向转入整木定制领域,或借助外部渠道资源(诸如亚太传媒集团的全案招商方案)实现品牌渠道扩张,产业发展节奏才有了放缓迹象。曾有专家断言,在未来三到五年,木门行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现象将是产业的常态。在有限的市场空间、渠道资源、人力资源面前,门企的这种紧迫感和快节奏步伐固然重要,但笔者在最近两年的行业思考中越发感受到很多门企正在为“快”所累,因“快”变慢。

    当沿袭了多年快车道思维的木门人遭遇到了行业发展瓶颈时,能真正停下来静心思考的企业领导者毕竟仍属少数,但其实“慢”下来是为了更快的发展。以大连盛友木门品牌为例,其在2009年-2011年转战国内渠道市场的三年时间里 ,不但成功实现了全国经销商数量的成倍发展,每年的终端销售业绩也呈30%递增。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盛友木门品牌在渠道发展最佳时刻激流勇退,不但静下心来潜心反思今后品牌发展走势,更从宏观角度认真剖析整个建材产业发展格局。当全行业的目光都投向整木定制家居领域时,盛友人仍在潜心将其构筑了二十年的“全产业链格局”梦想做的愈加精专圆满。大连盛友木门营销总监王志彪曾表示,越是在木门行业发展过热、整木风潮过劲时,就更应该认真研究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要居安思危,不断权衡利弊,把握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三年中他们集中力量完善了内部体系的梳理和升级工作,不但将从原木采伐到最后终端用户的家居体验做到了逐一环节的质量全程掌控责任制,更在整木定制家居的高端升级和原创设计研发方面做出了很多新的诠释。经过了又三年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盛友人将品牌打磨得更为精致圆润,而其在三年时间里精心构筑的“盛美世家”纯美式高端整木定制家居体系也已经足够精良醇熟,“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2014年的此番亮剑也必将是“剑鞘一出,谁与争锋”。

    从长达二十年的企业品牌慢速积累,到仅需两年的快速崛起,再到转为慢速的整木定制家居发展模式,盛友人对企业品牌发展的全程执着态度在业内可圈可点。盛友人将快慢的辩证法演绎得如此纯熟,其无异于中国家居建材企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全新革命,而其真正受益者无异是盛友品牌的终端加盟商们,笔者认为这种思路也应该是多数企业可借鉴的一大方向。

    要诀三:以亏为盈 攻心之道

    如果说逐利是商家的根本,聪明的商人应该会在“逐小利”和“谋长远”间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哈佛商学院曾收录过商界奇才严介和的一则“以亏为盈”的商业故事:严介和在创业初期用“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思路接下了一单看似难以有回报率的工程项目,结果快速的竣工和过硬的质量使得他最终成功赚取了800万的人生第一桶金。他更将该思路成功沿袭到了此后的方方面面,成就了一方伟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厂之处,盛友木门便以原材料为起点,将涵盖设计、生产、安装以及售后保养服务在内的木制品产业链中逐一环节进行全程把控。从自有的伐木厂、原木粗刨厂、集成材加工厂、自有窗厂、独立门厂到独立整木定制家居工厂,盛友坚持的“全产业链模式”品质全程掌控思路背后所承担的除了高昂的成本压力外,更多的是行业同仁的不理解。但当木制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时,从产品源头开始掌控品质的优势便不彰自现。尽管单就成本而言,盛友产品的单品利润值较之同类产品会低很多,但这种“以亏为盈”的思路却换来更多的市场认可。

    应该说盛友人用二十年行动诠释的“全产业链模式”与前不久生活家提出的“大质量体系”概念不谋而合,不论叫法如何,笔者认为此种思路的深层次原因只有一个:攻心为上,只有心中将客户放在首位,客户才会将你放在首位。如今,无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美国拉斯维加斯,还是世界上最潮湿的日本东京,盛友木门的产品品质都依旧坚挺;无论是三年还是五年的合作经销商,在经济的起落间始终与盛友同进退;无论是国际风格四大系列、“简OK”简欧风、“盛美世家”纯美式高端整木定制家居,消费者选择的天平永远朝向他这一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幕墙门窗网证实,仅供您参考